Kyungwoon University

KYUNGWOON UNIVERSITY 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you want with Kyungwoon University's integrated search.
教学计划
2017-2020 课程改革的哲学与基本方向
体现建校理念与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 探索培养具备“正直品格”、“融合创造力”与“现场适应力”的 社交型、实用型人才,以实现“培育道德精神”的建校理念。
反映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 从传统的数量型教育转向能够反映未来核心产业领域教育需求的质量型教育。
学科与产业领域的融合课程
- 夯实基础学术领域,促进专业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教育,实施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能提出新问题的深入教育。
教育理念 / 愿景

- 建校理念 — 正直品格
- 教育理念 — 创造、人文、真理
- 人才培养方向 — 正直品格:理解自我与他人、追求共同成长、具备积极的共同体意识; 现场适应力:基于综合专业知识,通过体验式与活动式学习,培养面向实务的能力; 创造性问题解决:在健康怀疑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观察与分析,具备问题解决能力。
- 人才理想形象 — 协作型实践者、实用型思考者
- 六大核心能力 — STEP.01:共同体意识, STEP.02:自我主导性, STEP.03:实务能力, STEP.04:沟通能力, STEP.05:批判性思维, STEP.06:创造性思维
- 愿景 — 培养“隐形冠军”型人才的大学
- 发展目标 — 面向未来核心产业的特色化大学
- 四大战略 — 特色领域顶尖大学, REAL LIFT 4.0 专业化教育, 与区域共同成长的“产学一体化”大学,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运营创新型大学
- 二十大战略任务 — 专业化提升、扩大专业教育领域、开放式联合教育、加强专业化基础设施、 提升外部认知度、再评价与认证、基于需求的定制化教育、专业能力强化教育、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效果、适应力最大化教育、 融合思维教育、横向思维教育、LIFT 课外教育创新、 4.0 教育质量创新、产学一体化运营、强化全球产学合作、 支持中小企业实务研究、促进就业与创业教育/支持、 大学管理创新的组织重组、提升成员能力、 高级行政支持体系、校园总体规划提升、中长期财务能力强化。

课程改革的目的与背景
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中 引领国家和职业的发展。
- 内部因素
专业化 | 社会需求 | 人文与创造型人才 |
---|---|---|
为响应庆源大学“愿景2025”,需要强化教育能力并实施专业化课程。 | 需要开发符合社会需求和实质性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 需要引入新课程,培养既具有人文素养又具备实用能力的社会友好型实用人才。 |
- 外部因素
社会变化 | 人才培养错配的解决 | 竞争加剧 |
---|---|---|
由于韩国未来社会变化因素与社会结构变化,需要从传统教育转向实用教育。 | 需要根据社会变化与产业需求分析,解决未来产业人才培养中的数量与质量错配问题。 | 在高校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需要新的课程体系来重审融合型思维,以引领特色领域。 |
学分制度与学分认可
学分制度

通识教育与专业所需学分信息
2012~2014年入学学生:毕业需修满130学分
学分
类型 |
已获
学分 |
承认
标准 |
领域 | 最低学分 | 承认标准 | |
---|---|---|---|---|---|---|
通识课程 |
基础
通识课程 |
12 |
至少修满30学分,
最多认可40学分 |
品德与校训的实现 | 2 | 在5个类别中至少满足4个类别的最低学分 |
信息与多媒体 | 2 | |||||
写作与沟通 | 2 | |||||
全球Ⅰ | 4 | |||||
全球Ⅱ | 2 | |||||
核心
课程 |
8 | Ⅰ 人文学理解 | - |
○ 指定领域中至少修满4学分
- IT能源学院: Ⅰ,Ⅱ,Ⅳ - 航空学院: Ⅰ,Ⅱ,Ⅳ - 保健学院: Ⅱ,Ⅳ,Ⅴ - 社会科学学院: Ⅲ,Ⅳ,Ⅴ - 艺术体育学院: Ⅱ,Ⅲ,Ⅴ ● 不含夜大学生 |
||
Ⅱ 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解 | - | |||||
Ⅲ 自然科学与技术理解 | - | |||||
Ⅳ 艺术与健康 | - | |||||
Ⅴ 专业探索 | - | |||||
一般
通识 |
10 | - | ||||
基础课程 | 15 | |||||
专业课程 | 40 | 仅认可“专业”学分 |
-
a. 基础通识课程必须从4个类别中至少修满12个学分。
-
(1)
核心课程要求跨所有学院(课程)至少修满8个学分,并在4个类别中满足最低学分。
-
(2)
在核心课程中,从指定的3个类别所修学分需累计至少4个学分,包含其他类别在内,总共至少需修满8个学分。
-
(3) 一般通识课程需至少修满10个学分。
- b.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专业、主修专业和选修专业,毕业所需学分为:基础专业15学分,主修专业至少40学分。
- c. 转学生除了其个人已获认可的转学学分外,还必须完成毕业所需的学分,以确保顺利毕业。
2015年入学学生:毕业需修满130学分 (护理学院需修满140学分)
学分
类型 |
已获
学分 |
认可
标准 |
领域 | 最低学分 | 认可标准 | |
---|---|---|---|---|---|---|
通识教育 |
核心
课程 |
12 |
完成至少30学分,
最多认可40学分 |
品德与校训的践行 | 2 | 各类别须满足最低学分要求 |
信息利用 | 2 | |||||
就业与职业 | 2 | |||||
全球交流 | 6 | |||||
基础
通识 |
8 | Ⅰ 人文学科理解 | - |
○ 指定领域须至少取得4学分
- 信息能源学院: Ⅰ,Ⅱ,Ⅳ - 航空学院: Ⅰ,Ⅱ,Ⅳ - 保健学院: Ⅱ,Ⅳ,Ⅴ - 社会科学学院: Ⅲ,Ⅳ,Ⅴ - 安保体育学系: Ⅱ,Ⅲ,Ⅴ ● 夜间生除外 |
||
Ⅱ 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解 | - | |||||
Ⅲ 自然科学与技术理解 | - | |||||
Ⅳ 艺术与健康 | - | |||||
Ⅴ 专业探索 | - | |||||
一般
通识 |
10 | - | ||||
基础课程 | 15 | |||||
专业 | 40 | 仅认可“专业”学分 |
-
a.
必须修满至少30学分,包括核心课程、基础通识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
-
(1)
核心课程:4个类别中需满足至少3个类别的最低学分,总计不少于12学分。
-
(2)
基础通识课程:在指定的3个领域中至少取得4学分,包含其他类别,总计不少于8学分。
-
(3) 一般通识课程:至少需修满10学分。
- b.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专业、专业和选修专业,毕业所需学分为基础专业15学分,专业至少40学分。
2016年入学学生:毕业需修满130学分 (护理学院需修满140学分,艺术与体育学系需修满120学分)
学分
类型 |
已获
学分 |
认可
标准 |
领域 | 最低学分 | 认可标准 | |
---|---|---|---|---|---|---|
通识教育 |
核心
课程 |
20 |
完成至少40学分,
最多认可50学分 |
A-逻辑与数学 | 2 | 在ABCE四个领域中,至少3个领域须满足所需学分。 |
B-基础人文思维 | 6 | |||||
B-基础科学思维 | ||||||
B-信息利用技能 | ||||||
C-沟通 | 8 | |||||
E-新村教育 | 4 | |||||
E-伦理 | ||||||
E-全球公民意识 | ||||||
E-实践 | ||||||
基础通识 | 12 | I-人文学科 (1) | 4 |
○ 人文学科须修满4学分
● 夜间生除外 |
||
I-社会科学 (2) | - | |||||
I-自然科学 (3) | - | |||||
I-艺术与健康 (4) | - | |||||
I-职业与发展 (5) | - | |||||
一般
通识 |
8 | - | ||||
基础课程 | 15 | |||||
专业 | 40 | 仅认可“专业”学分 |
-
a. 必须修满至少40学分,包括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
-
(1)
核心课程:需完成4个领域共20学分,其中ABCE四个领域中至少3个领域必须满足最低学分要求。
-
(2)
基础课程:在人文与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学分,总计不少于12学分。
-
(3) 一般通识课程:需修满8学分以上。
- b.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专业、专业和选修专业,毕业所需学分为基础专业15学分,专业至少40学分。
2017·2018学年度入学学生:毕业所需学分为130学分 (护理学系140学分,艺术与体育学系120学分)
-
a. 必须修满至少40学分,包括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
课程改革目的 - 内部因素 分类 艺术与体育学系 除(艺术与体育学系及护理学系)以外的学系 护理学系 毕业学分 120 130 140 - * 艺术与体育学系:安保学系、社会体育学系、多媒体学系。
-
b.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专业、专业和选修专业,毕业所需学分为基础专业15学分,专业至少40学分。
- 学生必须修满44学分以上,由核心课程、分布课程及高级课程组成。 (但护理学系与航空运营学系须修满40学分以上,不包括高级课程。)
2017·2018学年度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体系 学分
类型已获
学分认可
标准领域 最低学分 必修课程名称 备注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ABC+E 系列)26 至少修满40学分,
最多认可50学分A-逻辑与数学 2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必修 B-基础人文思维 6 B-基础科学思维 B-信息利用技能 2 必选 C-沟通 8 基础写作、沟通与写作、大学英语2 必修 E-全球公民意识 2 全球公民的理解与认知 必修 E-伦理 6 E-实践 分布课程
(I 系列)14 I-人文学科(1) 含8学分人文学科在内,共14学分 人文学科,8学分为必选 I-社会科学(2) I-自然科学(3) I-艺术与健康(4) I-职业与发展(5) 高级课程
(I Think)4 - 4 -
c. 专业课程修读结构
-
专业课程分为综合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和选修专业。
修读单一专业(主修专业)时,各领域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如下表所示。
课程改革目的 - 内部因素 专业分类 / 毕业学分 120学分 130学分 140学分 艺术与体育学系 一般学系 航空运营学系 保健人力
培养学系护理学系 专业
(必修、选修)31 36 39 41 49 基础课程 12 12 12 12 12 综合专业 6 6 6 4 4 - * 保健学系:护理学、物理治疗学、临床病理学、作业治疗学、口腔卫生学
- * 艺术与体育学系:安保学、社会体育学、多媒体学
- 专业课程(必修、选修)应根据不同学系修读31~49学分, 指定的必修专业课程须根据学院或学系完成16~20学分。
2019·2020学年度入学学生:毕业所需学分为130学分 (护理学系140学分,艺术与体育学系120学分)
-
a. 毕业学分
毕业学分 - 艺术与体育学系、(除艺术与体育学系及护理学系外的学系)、护理学系 分类 艺术与体育学系 除(艺术与体育学系及护理学系)以外的学系 护理学系 毕业学分 120 130 140 - * 艺术与体育学系:航空安保学系、社会体育学系、多媒体学系
-
b.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体系
- 通识教育课程由核心课程、分布课程和一般通识课程组成,总计至少40学分。完成标准如下:
- 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大学基础能力并提升思维能力, 包括培养“庆园精神”以实现建校理念以及培育共同体意识,共需20学分。
- 分布课程提供对各种学术领域的综合探索,共需16学分。
- 一般通识课程由未来规划的职业教育和多样化主题的虚拟讲座组成,提供4学分选修。 但若未修读一般通识课程,则需由分布课程补足。
- 体验型课程包括住宿学院(RC)、社会参与活动以及全球语言培训, 并被认定为一般选修课程。
- 通识教育课程最多可认可50学分计入毕业学分。
2019·2020学年度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体系 分类 教育领域 修读类型 最低学分 适用学系 主领域 子领域 核心课程
(20学分)大学基础 文本素养 必修 4 全球素养 4 思维 计算思维 必修 6 4 批判性思维 必选 2 创造性思维 庆园精神 自我与共同体 必选 2 实践智慧 2 大学特色 2 分布课程
(16学分)学术探索 人文学科 必选 8 社会科学 选修 8 自然科学 艺术与健康 一般通识
(4学分)未来规划 选修 4 若未完成,应以分布课程补足 体验型课程
一般选修RC(住宿学院) 不计入最低通识学分(44学分) 社会参与活动 全球语言培训 -
c. 专业课程修读体系
- 专业课程分为基础专业、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和设计思维。 在修读单一专业(主修专业)时,各领域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如下表所示。
专业课程修读结构 - 专业分类、毕业学分 专业分类 / 毕业学分 120学分
(艺术与体育学系)130学分
(一般学系)140学分
(护理学系)基础课程 12 12 12 专业必修 16 16 20 专业选修 20 24 38 设计思维 6 6 - - * 航空安保学系、社会体育学系、多媒体学系
- 1. 设计思维共6学分,旨在提升发散性思维。 但根据《学则》第46条运营认证课程的护理学系除外。
- 2. 基础专业侧重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需至少修满12学分。
- 3. 专业必修需根据学系完成16~20学分。
- 4. 专业选修需根据学系完成20~38学分。